
-
9.何淑宜。圍城與夢卜:晚明士紳劉錫玄的仕宦與信仰, 第七屆史學與文獻學學術研討會, May 2009.
8.何淑宜。十七、十八世紀朝鮮使節的中國禮俗觀察, 「朱子家禮と東アジアの文化交渉」國際學術研討會, November 2009.
7.何淑宜。明代官方禱雨活動初探, 第十三屆明史國際學術研討會, August 2009.
6.何淑宜。晚明的地方官生祠與地方社會—以嘉興府為例, 明清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, December 2013.
5.何淑宜。遊歷、制藝與文社:以晚明衢州士人方應祥為中心, 「明末清初學術思想史再探」國際學術研討會, June 2016.
4.何淑宜。理學系譜與地方歷史:明代中期台州府的個案研究, 「士人與近世社會文化變遷(1100-1500)」學術研討會, August 2016.
3.何淑宜。晚明的西湖慈社與關王信仰, 第十一屆史學與文獻學學術研討會—歷史上的人物與人群, May 2017.
2.何淑宜。明清之際浙西地區的行禮團體及其論禮, 「東亞禮學與經學國際研討會暨上海儒學院第三屆年會」 , June 2019.
11.何淑宜。一體之心,不容自已-王學士人對祭祖禮的闡釋與祠堂建設, 「全球化下明史研究之新視野」學術研討會, October 2007.
10.何淑宜。從墳庵到祠堂:元末明初的祖先祭祀與宗族, 「中國歷史上的統治階級」學術研討會, June 2009.
1.何淑宜。紀念與紀錄:明代中後期浙東的禦倭人物祠廟與記事, 第三屆「跨越想像的邊界:族群.禮法.社會」 學術研討會, December 2020.
-
9.何淑宜。評濱島敦俊著《總管信仰:近世江南農村社會と民間信仰》, 暨南史學, No. 14, pp. 195~202, July 2011.
8.何淑宜。十七、十八世紀の朝鮮使節が觀察した中國の儀禮(吾妻重二翻譯), 吾妻重二、朴元在編,《朱子家禮と東アジアの文化交涉》,東京:汲古書院, pp. 445~484, March 2012
7.何淑宜。元代士人與祖先祭禮的傳布, 甘懷真編,《身分、文化與權力—士族研究新探》,台北:台大出版中心, pp. 343~385, June 2012
6.何淑宜。時代危機與個人抉擇:以晚明士紳劉錫玄的宗教經驗為例, 新史學, Vol. 23 No. 2, June 2012
5.何淑宜。清初河南理學家與地方秩序的恢復, 明代研究, 22期, pp. 77~107, June 2014
4.何淑宜。晚明的地方官生祠與地方社會──以嘉興府為例,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, 86本4分, pp. 811~854, December 2015. (AHCI, TSSCI)
3.何淑宜。遊歷、制藝與結社:以晚明衢州士人方應祥為中心, 張藝曦主編,《結社的藝術:16-18世紀東亞世界的文人社集》(台北:聯經,2020), 2020. (THCI)
21.何淑宜。台灣「廢除本籍」與東晉南朝「土斷制度」初探, 史學會刊, No. 38, June 1994
20.何淑宜。光緒十七年(一八九一)熱河東部金丹教、在理教的反教事件, 史耘, No. 3/4, pp. 165~180, September 1995.
2.何淑宜。晚明士人的信仰世界:以西湖孤山關帝廟的創建為中心, 臺灣師大歷史學報, No. 64, pp. 39~82, December 2020. (THCI)
19.何淑宜。評介《中國的社與會》[陳寶良著], 明代研究通訊, No. 2, pp. 113~122, July 1999.
18.何淑宜。以禮化俗-晚明士紳的喪俗改革思想及其實踐, 新史學, Vol. 11 No. 3, pp. 49~100, September 2000.
17.何淑宜。評介Andre Gunder Frank, ReOrient: The Global Economy in the Asian Age, 史耘, No. 7, pp. 151~162, July 2001.
16.何淑宜、謝美娥。評李伯重《江南的早期工業化》, 台灣師大歷史學報, No. 30, pp. 159~176, June 2002
15.何淑宜。評介The Making of the Republican Citizen: Political Ceremonies and Symbols in China, 1911-1929, by Henrietta Harrison, 近代中國, No. 147, pp. 190~197, February 2002.
14.何淑宜。皇權與禮制:明嘉靖朝的郊祀禮改革, 中央史論(韓國), No. 22, pp. 71~98, December 2005.
13.何淑宜。評介Michael Szonyi, Practicing Kinship: Lineage and Descent in Late Imperial China,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, No. 50, pp. 295~302, December 2005.
12.何淑宜。一體之心,不容自已-王學士人對祭祖禮的闡釋與祠堂建設, 明代研究, No. 10, pp. 141~175, December 2007.
11.何淑宜。評介張藝曦著《社群、家族與王學的鄉里實踐-以明中晚期江西吉水、安福兩縣為例》, 中國社會歷史評論, Vol. 9, pp. 411~414, July 2008.
10.何淑宜。明代官方禱雨活動初探, 《史學與史識:王爾敏教授八秩嵩壽榮慶學術論集》,台北:廣文書局, 2009.
1.何淑宜。明清之際浙西地區的行禮團體及其論禮, 現代儒學(復旦大學上海儒學院編), 第七輯, 2021
-
6.何淑宜。移風易俗:明末清初浙西地區葬親社的個案研究, August 1999.
5.何淑宜。禮儀與政治:《明史紀事本末‧更定祀典》校讀, February 2002.
4.何淑宜。〈岸本美緒教授「明清時期的身分感覺」演講側記〉,《明代研究通訊》,6期, August 2003.
3.Ho, Shu-yi. “Ch’en Ai chu,” “Ch’en-Shih Man,” “Ch’iu Yüan-yang,” “Hsiu Tse-lan,” “Li Shu-te,” “Lin Ch’iu-chin,” “Lin-Ts’ai Su-nü,” in Lily Xiao Hong Lee & A.D. Stefanowska eds.,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Chinese women: the Qing Period, 1912-2000, Armonk, N.Y.: M. E. Sharpe.(George Li trans., ), 2003.
2.何淑宜。圍爐夜話導讀, July 2013.
1.何淑宜。〈明代中後期的祀典與地方政治:以浙江地區的人物祠祀為例〉,發表於「「近世儒學與社會工作坊」研究計畫成果分享座談會」, December 2019.
-
2.何淑宜。明代士紳與通俗文化的關係 : 以喪葬禮俗為例的考察, 2000.
1.何淑宜。香火:江南士人與元明時期祭祖傳統的建構, 2009.
-
1.行政院科技部, MOST 110-2410-H-305 -006 -MY2 , 撫卹與報功:明代中後期東南沿海地區的禦倭人物祠廟及相關記事, 計畫主持人, 人文學院 歷史學系, 2021/08/01~2023/07/30, NTD$ 0.
2.行政院科技部, :MOST 108-2410-H-305 -007-MY2 , 祀典與地方政治:以明代江浙地區的人物祠祀為中心, 計畫主持人, 人文學院 歷史學系, 2019/08/01~2021/07/30, NTD$ 0.
3.行政院科技部, MOST 107-2410-H-305 -003-MY2, 晚明清初浙江文人社集的社會史考察, 計畫主持人, 人文學院 歷史學系, 2018/08/01~2019/07/30, NTD$ 0.
4.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, MOST 104-2410-H-305 -043 -MY2, 明代的巡按御史與地方社會, 計畫主持人, 人文學院 歷史學系, 2015.08.01~2017.07.31, NTD$ 0.
5.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, NSC 102-2410-H-305 -016 -MY2, 晚明清初的地方官公牘彙編與地方政治 , 計畫主持人, 人文學院 歷史學系, 102.08.01~104.07.30, NTD$ 0.
6.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, 100-2410-H-305-054-MY2 , 晚明清初的當代人物崇祀與時論:以官員專祠為中心的考察(2/2) , 計畫主持人, 人文學院 歷史學系, 101.08.01~102.07.31, NTD$ 846,000.
7.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, 100-2410-H-305-054-MY2 , 晚明清初的當代人物崇祀與時論:以官員專祠為中心的考察(1/2) , 計畫主持人, 人文學院 歷史學系, 100.08.01~101.07.31, NTD$ 335,000.
- 職稱:1
- 最高學歷:2
- 專長:3
- 研究室:4
- 電話:5
- email:6
- 職稱:1
- 最高學歷:2
- 專長:3
- 研究室:4
- 電話:5
- email:6